

从长远看,南中国海问题才是两国结构性矛盾的具体体现,也最有可能引发中美双方的冲突升级、擦枪走火,甚至“类冷战化”的对抗局面。 5月,美军“希金斯”导弹驱逐舰和“安提坦”号导弹巡洋舰驶入西沙群岛12海里范围内海域,这已经是特朗普政府在南中国海的第七次航行自由行动(不包括未公开的)。6月2日,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上,再次公开谈及南中国海问题,言语之中无不透露着遏制中国的意味。 显然,美国已经将与中国在南中国海的较量,视为其印太战略的主要环节。如何寻求可能的方案,破解中美在南中国海竞争困局,应当引起国际学术界和两国高层认真思考。 近一段时期以来,当国际社会将焦点转向朝鲜半岛问题和台湾问题的时候,人们一度以为南中国海问题已不再重要。但美国近期的动作不难看出,南中国海问题仍然是当前亚太政治和安全局势的主要议题,也是美国印太战略链条中的重要一环。从频繁的南中国海巡航、撤回对中国参加环太平洋联合军演的邀请,以及马蒂斯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上的强硬说辞,无不透露出美国对南中国海问题的重视。 只是在现阶段,美国敏锐的察觉到,在台湾问题和朝核问题上掌握更多的主动权,特别是台湾问题更能让中方感受到压力。从长远看,南中国海问题才是两国结构性矛盾的具体体现,也最有可能引发中美双方的冲突升级、擦枪走火,甚至“类冷战化”的对抗局面。 特朗普上台后,开启了从贸易、人文交流到台湾问题、南中国海问题的对华全面对抗型竞争模式,特别是美国在南中国海的航行自由行动日趋频密,并将中方已经划定领海基线且不存在任何争议的西沙群岛,作为其巡航的重点海域之一,两国在南中国海的地缘政治较量的色彩更浓、地理范围也在扩大。 事实上,回顾历史不难发现,美国加大对西沙群岛的抵近侦察和情报搜集,实际已经回到了冷战时期的行为模式。在中国方面,出于对美国南中国海巡航的反应,不断加快南中国海岛礁建设和设施部署的步伐,对南中国海的控制力得到了显著提升。 在此背景下,当美国的对华“对抗型竞争”政策,遇到中国不断增强的南中国海维权决心和海上控制力,两国在南中国海的竞逐也就随之深化了。 中美在南中国海的较量,从表面看是地缘政治优势地位的竞争,其本质在于两国未来在亚太地区的权力分配和秩序安排,已经触及中美全球范围内结构性矛盾的核心。尤其是南中国海作为全球性战略通道,其重要性随着印太地区国家的群体性崛起而变得更为重要。因此美国要想维持其冷战结束以来的全球海权地位,以及在亚太地区政治、军事和安全事务的主导权,必不能失去对南中国海的控制优势。 |
陈相秒,张舒:特朗普开启亚太秩序调整进程
10月15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完成对日本、韩国、中国、越南和菲律宾的访问后,结束了其首场“亚洲秀”。此行虽说是特朗普上台后首次出访亚洲,但今年以来华府的国务卿和防长早已密集访问日本、菲律宾、韩国、泰国

- 上一篇:陈鸿斌:日本和美国“百分之百站在一起”?
- 下一篇:邓聿文:朝鲜为什么拥抱中国